2021年,很多BSs(best sellers)如“呼啦啦似大廈傾”被平臺擼下了架,能夠活下來的賣家們暗自慶幸。
曾經(jīng),幾乎所有來亞馬遜掘金的賣家都把成為best seller定為終極目標。
但是在經(jīng)歷過多事之秋的2021年,很多賣家也逐漸把原來的“宏圖大志”改為:2022年,追求利潤更重要!
這兩天,我的群里又深刻討論了 這個問題:為啥非要犧牲那么多就是為了掙BS這個面子?
但是,相信很多賣家跟我一樣也深刻感覺到同行競爭者的彼此消耗,接下來醬媽給大家講兩個真實案例:
案例一:
是我自己在做類目的大賣“騷操作”。
我所在的小類目里面主要有兩種不同類型的產(chǎn)品,我們姑且以A/B區(qū)分,我所在的A類型產(chǎn)品的大賣,之前一直是我們小類目的BS,最近幾個月被B類型的大賣搶占了BS。
自從我們A類型的大賣丟失了BS這個寶座后,他就開始了一系列瘋狂操作,這幾個月,連續(xù)做了好幾次7天促銷,LD等各種騷操作,直接把價格拉到底。
促銷結(jié)束后,降價!
目前這個BS售價是我們整個A類型產(chǎn)品的底價,并且,在他這兩天價格慢慢恢復(fù)中,仍然保持我們同類型產(chǎn)品中的最低價,還給了比我們更多的折扣。
但即使這樣,他也沒有搶回BS的位置(攤手),這個產(chǎn)品我做了兩年多,之前他一直是定的高價,但是這段時間降價降得讓我們望塵莫及。
可能他這么做是為了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,搶回丟失的BS,不過我從沒做過BS,著實理解不了他背后的邏輯。
案例二:
就是截圖中這個賣家:
這個賣家大概投入了一百萬做亞馬遜,之前一直做的B端,這兩年開始做了C端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成立了幾個人團隊合伙做。
他就是一直想做BS,但是最近他恍然大悟,改變了想法。
所以,大家可以從他的感悟中領(lǐng)會到一二:做生意就是為了賺錢,達到自己的預(yù)期就行,沒必要非得擰巴著自己不放,不斷消耗自己的精力。
這里可以給大家講一個“邊際效應(yīng)“概念。
邊際效應(yīng)
是指其他投入固定不變時,連續(xù)地增加某一種投入,所新增的產(chǎn)出或收益反而會逐漸減少;也就是說,當增加的投入超過某一水平之后,新增的每一個單位投入換來的產(chǎn)出量會下降。
這個道理想必很多賣家并不陌生,現(xiàn)在很多“淘系”賣家入場,低價早就司空見慣,在這種大環(huán)境下,建議大家算下自己的投入產(chǎn)出比!!
錯誤的幻想
很多賣家都覺得好像做了BS后就能“肆無忌憚”地漲價了,前幾年的確可以!
但是經(jīng)歷了各種低價的2021年,現(xiàn)在的情況并非如此,因為每個類目里總有一堆低到地板里的賣家在那守著,你漲價太多,流量就嘩啦啦溜走了。
所以,大家要及時更新自己的認知才好!
2022,讓我們一起保住利潤,穩(wěn)穩(wěn)地活下去!!!
一醬媽媽的日常叨叨:
今天這篇將是醬媽在牛年的最后一篇更文了,周五南京要下大雪,所以醬媽覺得周四晚上提前回老家,在此,醬媽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!!